为坚决整治扶贫领域违纪问题,银海区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,以问题为导向,突出重点,精准执纪,用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。
突出宣传造势,营造浓厚社会氛围。充分利用网站、广播、LED大屏幕、流动大篷车等编织多元化的宣传网络,广泛宣传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内容,营造让群众“人人谈精准扶贫,时时想执纪问责”的宣传氛围。坚持做到“三入”:即群众每天都能通过流动“大篷车”或广播听到宣传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相关内容入耳,每天都看到“量身订做”的宣传板报入眼,定期有“第一书记”、挂钩干部、扶贫工作队员等走村入户进行讲解入心。今年以来,统一制作举报公示牌400张,实现该区48个行政村333个自然村的全覆盖;出动宣传大篷车500多次;悬挂扶贫领域宣传横幅共362条;发放资料2万张,广告扇、手提袋3000份。
突出问题导向,全面排查问题线索。以问题较集中、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农村危房改造、农村低保、扶贫资金申报、审批等领域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,明确将村(社区)干部,区直和乡镇各涉农领域的工作人员作为重点对象,严肃查处工作人员在扶贫工作中有无滥用职权、吃拿卡要、徇私舞弊行为,对发现的线索建立工作台账,设立问题线索处置进度表。查出了福成供销社12名党员干部集体骗取城市低保金和39名公职人员违规申请城市廉租房等一批问题线索。
突出主体责任,确保压力传导到位。进一步夯实责任意识,以开展自查自纠、约谈提醒,促进责任上下贯通、层层负责、级级落实的责任传导新格局。召开涉农领域部门负责人座谈会,要求相关单位针对扶贫领域政策、资金运行和资金管理等开展自查自纠,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,限期完成整改。区委和区纪委领导约谈提醒区直各涉农部门22名负责人,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扛起责任,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层层压实,逐级传导到位。针对案发较为集中的镇和部门,区纪委分别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提醒,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。
突出执纪问责,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。坚持有案必查,有责必究,抓早抓小,切实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。今年以来,该区共发现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51条,立案39件,结案39件,给予党政纪处分39人,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人,挽回经济损失130多万元。在追究违纪人员责任的同时,对自查发现问题并主动说明情况的,酌情从轻处理,仅农村低保和廉租房申请两项,该区就取消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共527户1265人。
突出返利于民,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。为让群众切身体会国家强民富民惠民政策的“红利”,该区决定将追缴违纪款退还给群众,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。今年10月,通过现场退款和上门退款的形式已将追缴的被福成镇原党委委员、副镇长孙敬昭贪污的128万元违纪款退还给危改户群众,群众利用这笔钱及时对“被统建”的危改房进行维修、加固,确保住得安全舒适。
突出标本兼治,强化源头治理。针对查处扶贫领域案件暴露出来的制度方面问题,督促相关乡镇、部门出台相关规章制度,堵塞漏洞。一是建章立制。绘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,并将相关制度上墙,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;二是建立台账管理。强化资金监管,严格实行“专户储存、专账管理”,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,足额用到扶贫对象身上;三是强化监督。全程公开公示,让群众清楚扶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,确保公开、公平、公正;四是强化责任意识。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责任,在扶贫工作涉及资金扶持等核实、申报工作环节,经办人员必须签字确认,强化责任担当,力求从源头上建立防止发生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长效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