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海区在组织扶贫项目过程中,坚持以群众满意、村民受益为目标,全面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,以东山村为试点,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认可的扶贫路子,确保扶贫工作围绕群众转,为了群众转。
一是项目论证,群众做主。为从群众的实际意愿出发,将好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,东山村在扶贫项目论证阶段广泛发动群众参与,做到项目申报、实施前先由村党支部集体研究,在提出符合本村发展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初步意见和方案后,再召开村两委会议、党员会议进行专门审议。项目通过后,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让群众自己对扶贫项目进行审定,真正做到村事民定。及时将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的事项、村民选定的项目在公开平台进行公告,确保整个决策过程公开透明,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。
二是项目效果,群众“评星”。在项目考评中充分听取民声,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、项目效益以及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满意度,作为衡量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,由群众对每个项目效果按照非常满意(四星)、很满意(三星)、满意(二星)、一般(一星)四个标准进行评定。整个评星活动严格按照项目自评、群众参评、支部审定、结果公示、公开授星的流程开展,最后通过听取汇报、发放民主测评表的方式,由村民代表会议自行组织评分,确保扶贫效果好坏直接由群众说了算。对评选结果和公示中反映出的问题,及时组织核验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。五年来,东山村共接收扶贫项目25个,累计投资近400万元,经群众评议获得四星项目20个,获得三星项目2个,有3个项目因受到市场、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没有取得效益,被群众评为一星。
三是项目纠偏,群众参与。积极探索扶贫项目效果不良调整机制,对扶贫成效不明显、群众不满意或受益不明显、评星等级低的项目,采取“双查”机制,既由当地纪委牵头核查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使用情况,也对项目评价低的原因进行排查,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,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。如2014年上级扶持发展龟鳖养殖业,向东山村村民免费发放龟鳖幼苗10440只,由于对龟鳖养殖市场信息判断不准确以及没有掌握养殖技术等原因,东山村村民养殖龟鳖失败,不仅损失了龟鳖苗和饲料,还降低了村民参与扶贫项目的热情。在得知群众对该项目普遍评分较低的情况后,及时启动调整机制,立足当地实际,帮助村民发展简单上手的生猪养殖业,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东山村生猪养殖场,并大胆实践成立了东山村生猪养殖产业党支部和生猪养殖合作社,走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规模化生猪养殖新道路。